发布时间:2025-03-19 阅读次数:1198
铁科成果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丨特等奖项目展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国铁集团党组决策部署,铁科院集团公司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铁路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突破。
近日,202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发布,共评出授奖项目274项。其中,铁科院集团公司主持和参与项目获特等奖7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22项。铁科院集团公司环保所研究员步青松被授予“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铁道环保奖”。
特等奖项目展示
主持项目
基于行车性能的高铁标准梁式桥创新与应用
福厦高铁科学试验列车在40m梁处交汇交会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为了让高铁列车在时速400公里的速度下平稳运行,该项目创新提出基于行车性能的高铁标准梁式桥设计理论,通过精确控制桥梁的刚度和强度,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术参数体系,确保桥梁在列车高速运行下的安全稳定。40米简支箱梁具有较高性价比,既满足了高铁列车高速运行的需求,又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
千吨级“昆仑号”架桥机应用
为了让桥梁建造更加高效智能,项目团队还研发高铁箱梁智能建造成套技术和装备。特别是首次研制的智能化“搬梁—提梁—运梁—架梁”成套装备,能够兼容20米到40米不同跨度的箱梁,载重高达1000吨。
项目成果系统提升了我国高铁梁式桥的建造技术水平,成果在国家高铁建设中全面推广应用,并服务于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支撑我国高铁建造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京雄城际铁路工程绿色智能建造技术
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和首都北京之间,一条绿色智能高铁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该项目以城市群环境下全生命周期绿色智能建造体系为核心,将全生命周期快速建造、全方位噪声控制、全过程节能环保融为一体。时速350公里高铁桥梁全装配式建造技术体系、“锤击+引孔”的施工工法、高铁桥墩大节段预制拼装建造技术、高铁桥面附属结构的整体装配形式、时速350公里高铁全封闭声屏障关键技术、宏观绿色效应驱动的大型客站建造技术均为首次提出,兼顾高效与环保。
除在京雄城际铁路应用外,项目形成的多项绿色智能建造技术成果已推广至多个高铁项目,不仅提高了铁路建设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铁路工程工厂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绿色化施工、智能化建造和数字化交付的全面发展。为未来高铁建设树立绿色智能的新标杆。
高速铁路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成套装备研究及应用
装备自主化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的CR450动车组样车
该项目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和地面设备系列安全计算机平台,实现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00%自主可控;发明多源安全误差容限和自适应空转打滑补偿高速测速测距模型,攻克车载全系统/全功能无缝自动切换的技术难关,进一步提升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利用“云边端”技术的分布式列控系统数字化仿真检测架构,打造“CTCS-3+ATO”智能列控系统、应用北斗卫星定位和移动闭塞技术的新型列控系统,让中国高铁的“大脑”更加智能精准。
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调试
实现列控系统平台、关键技术、操作系统及核心软件、成套装备全面自主化。历经大西高铁、京沈高铁综合试验以及现场试用考核,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核心设备通过国铁集团技术评审,获得CRCC认证证书,实现现场安全稳定运用。2022年,搭载我国自主化列控系统的匈塞铁路(贝诺段)开通运营,是全套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首次在欧洲国家成熟应用;2023年,我国全套自主化标准和产品装备雅万高铁,实现中国高铁列控标准、技术及核心装备“走出去”。
铁路电子客票成套技术及工程化应用
首创全球规模最大的全行程服务电子客票平台,解决每日千亿级售票访问叠加超千万出行服务的电子客票处理问题。首创超大客流场景下毫秒级电子客票实名制验检技术体系,助力旅客畅行无忧。首次构建站车高可用智能赋能平台,保障多样化的列车智能服务。创新研制电子客票智能服务装备,实现旅客服务人机交互自动化和智能化,让旅客出行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该项目彻底解决传统纸质车票长期存在的各类问题,实现铁路客运服务产品的全面升级与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成果对创新铁路客运服务新模式、推动铁路科学技术进步、发挥铁路骨干网引领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中国铁路“走出去”软实力发挥了重大作用,已应用于全国铁路网,以及雅万高铁等境外项目。
参与项目
沪苏通铁路千米级跨径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
该项目成功实现我国铁路大跨度桥梁主跨跨度从600米级跃升至1000米级,多项“世界首创”,让其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铁科院集团公司完成大桥施工图审核、施工全过程监理咨询、成桥荷载试验、联调联试、运营期专项试验、线桥一体化检监测等多项技术服务,承担或参加多项国铁集团科研课题。依托上述研究和技术服务,为国内第六代500MPa级高性能桥梁钢、330米高桥塔C60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超大深水基础结构用自充填混凝土材料等多项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作出贡献;首次依托大桥完成实船-实桥原位撞击试验,验证大桥主被动一体化防撞系统的可靠性,建立铁路桥梁-船舶一体化防撞控制技术,保证桥梁和通行船舶的服役安全,为大桥五个“世界首创”之一。
中老铁路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
青山绿水间,中老铁路蜿蜒穿行,将中国与老挝紧紧相连。中老铁路是首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境国际铁路。项目成果实现了两国间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建立了跨国铁路建设的“中老模式”,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树立示范样板,极大地推动了中吉乌、中缅、中越等跨国铁路建设进程。
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内燃、电力分置式)
雪域高原,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平稳飞驰,实现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铁科院集团公司总体负责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的科研立项和方案论证,牵头编制动车组总体技术条件,研究提出总体技术方案,组织策划总体试验验证方案,完成电力动力车、内燃动力车及其拖车的型式试验以及动车组在拉林、拉日铁路高原环境复杂多场景运用的一系列科学研究试验,为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的投入运营提供支撑。
奋楫笃行,创新为先;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中国铁路战略科技力量,铁科院集团公司将按照国铁集团党组决策部署,以打造中国铁路科技创新中心为带动,聚焦科技创新主责主业,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应用水平,着力打造铁路科技创新高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推进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素材来源:《人民铁道》报 科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