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发布时间:2025-03-05   阅读次数:839  

[关闭]

铁科院建院75周年高端学术论坛开讲

3月3日下午,作为建院75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铁科院集团公司以“传承科学家精神 引领铁路科技发展”为主题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共建交流平台、共享学术盛宴、共话科技发展。党委书记、董事长工作负责人张志方出席论坛并致辞,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学峰主持论坛。6位院士专家围绕低空经济、氢能源、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下一代先进移动通信、高速磁浮等新技术作学术报告。

张志方在致辞中总结了铁科院建院75年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深刻分析了当前铁路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对加快推动新技术在铁路领域创新应用、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引领支撑铁路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举办高端学术论坛是集团公司党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铁集团党组部署要求,进一步浓厚科研氛围、凝聚创新合力的具体行动。集团公司全体科研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步伐,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全面深化铁路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推动新技术在铁路应用研究,着力打造铁路科技创新高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铁路企业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学术交流,闪耀智慧火花;高端论坛,奔涌思想洪流。院士、专家学者们以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卓越的学术风采,剖析热点问题,分享独到见解,为铁科院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借鉴、注入活力。

低空经济及其装备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向锦武作题为《低空经济及其装备技术》的学术报告。低空经济及其装备技术在铁路领域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还能为铁路物流等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低空经济与铁路的深度融合必将成为未来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氢能技术应用与创新展望

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史翊翔作题为《氢能技术应用与创新展望》的学术报告。分析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氢能技术”科技专项的部署,全面介绍氢能在绿色制取、规模转存、安全存储、快速输配、便捷改质和高效动力等研究方向上的进展情况。

纳米技术在铁路应用展望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成果转化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任红轩作题为《纳米技术在铁路应用展望》的学术报告。深入阐释纳米产业发展现状、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纳米技术在电力电子、空气净化、设施抗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展望进一步推动纳米材料在铁路行业技术应用的方向。

形态智能与通用行为的博弈与进化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作题为《形态智能与通用行为的博弈与进化》的学术报告。围绕“形态智能内涵、通用行为博弈进化、3C典型场景应用、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形态智能研究的主要进展,以及具身智能与多智能体系统在未来智能环境中的潜在发展方向,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行业的拓展应用提供启示。

6G核心技术:
通感算融合与星地融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彭木根作题为《6G核心技术:通感算融合与星地融合》的学术报告。重点围绕“6G愿景与发展、通信感知融合计算、6G星地融合组网、未来挑战与发展”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情况、6G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方向,以及6G技术将为铁路等重要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设计理论、
协同控制方法与集成验证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磁浮技术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林国斌作题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设计理论、协同控制方法与集成验证》的学术报告。深入分析我国高速磁浮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分享列车—磁力—轨道耦合系统精确表征、悬浮/导向系统稳定性、牵引供电系统与直线电机高能效协同控制等高速磁浮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集成试验进展情况,为更好地推动高速磁浮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铁科院集团公司在京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所属单位和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首席研究员、首席工程师,高端、基石、青托人才代表,以及青年技术骨干200余人参加论坛。